目前國內尚未研制出能真正有效阻止混凝土內含氫氧化鈣的水分向表面析出的外加劑,只能針對泛白形成的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拌制的混凝土出同泌水:初凝時滲出結構表面的水分越多,出現泛白的嚴重性就越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水灰比過大。水灰比越大,拌合物內的游離水量也越多,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混凝土泛白較多。為此,在滿足施工操作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拌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
2. 外加劑摻量過大也會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在此情況下應減少外加劑摻量。
3. 與水泥有關。受原材料來源、生產控制及工藝條件的影響,不同廠家生產的水泥的礦物成分含量也不同。一般情況下,對C3A含量高的水泥,因其水化快,對外加劑的吸附量又大,在同等條件下避免了外加劑的過摻,不易出現因外加劑摻量過大造成的泌水。對C3A含量低的水泥,則應適當減少外加劑摻量。
4. 與混凝土的配合比及集料級配有關。砂率過小或級配不良的拌合物容易出現泌水。
5.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攪拌一般希望通過外加劑的調整來適應原材料變化,滿足不同標號混凝土的泵送要求。在外加劑中加入適量的保水、保塑及引氣組份,對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泌水和沉降有利。
建筑材料內容可溶性鹽和堿的含量偏高
1.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組成部分,水泥本身的堿金屬氧化物含量越高,在一定條件下可供析出的堿量越多,拌制混凝土表面泛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水泥的含堿量同時對外加劑的作用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在選用水泥時,應盡量用低堿水泥。
2. 集料中可溶性鹽含量的高低也是影響混凝土表面泛白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對集料有一定的選擇性,嚴格控制其可溶性鹽含量。
3. 萘系混凝土外加劑,目前應用最為廣泛,低濃度的居多,NaSO4含量相對較高,增加了混凝土中的可溶性物質,因而增大了混凝土表面泛白的可能性。盡量降低外加劑的含堿量不但對防止堿—集料反應有益,還可以提高外劑的使用效果。
4. 在配制混凝土時,適量摻加一些活性硅質摻合料。在水泥水化過程中SiO2可以與水泥礦物成分C3S、C2S水化產生的Ca(OH)2發生二次反應形成C-S-H凝膠,更容易與水泥中強堿NaOH、KOH發生反應,降低混凝土中的游離堿含量。這樣,混凝土硬化、干燥后,即使水分滲透到基材料內部,可供析出的鹽或堿量也很少.優質的礦物摻合料對預防混凝土表面泛白具有良好效果。